供电局与园区最终商定共同出资进行计量装置技术改造,又要协调复杂问题,我们有时也力不从心,越来越多的急难愁盼问题能在园区就地化解,” 分工稳定,建投公司反馈:“开灯就要花钱,”黄峰说,企业反映的许多问题中心都无法直接解决,园区企业遇上招工难, 供电局经过多次测算,” 原刊于《人民日报》(2025年05月29日 第 13 版) (责编:敖嘉钰、陈康清) ,但在实践中,最终决定以园区内企业为单位装表到户,“要答允基层有‘办不成’的事情,“我们又试着协调新区经济成长局、投资促进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共同来商讨,。
各部分都动了起来,同时,是激励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催化剂”,改造费用约为40万元,供电局还为园区配备了运维人员。
中心仅有6名在职人员,” 去年初。
而不赐与权限和资源支持,为企业管理政务处事事项540多项,成为贵州首个装表到户的工业园区,”贵安新区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他发现不止一家企业反映用电本钱问题,但背后有上级部分的支持、各部分的通力协作, “每个月电费要花将近万元, 看着电表装进企业。
园区内大都企业对用电本钱敏感度高,”各方甩手令黄峰无奈,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欠好解决。
企业处事中心是纯处事性质的部分,中间的电线以及电气设备均归综保区所有,黄峰决定先弄清电费居高不下的原因,“别的,“企业可以直接享受国家目录电价,有些处所、单位一味增加基层责任。
却不赐与权限和资源支持,给黄峰心里压了块大石头,许多企业并不清楚权责归属。
上级有查核,以中小企业为主, 贵安综保区创立于2015年初,遇上需跨部分协调的复杂诉求。
放权基层成了甩手基层,进一步走访,黄峰心里打鼓,“虽然企业处事中心只是‘需求接收站’,助力基层营商环境优化,“企业要问题解决,企业的诉求有没有解决、满意度如何,去年处事中心办结企业反映问题诉求140多个。
才让路灯亮起来,于是, 企业有期待,职权稳定,让更多企业的急难愁盼问题在园区就地化解。
“电费是统必然价。
前后奔走了一个月,而不是听‘借口’,贵州贵安综合保税区企业处事中心工作人员黄峰接到区内一家电子企业的“抱怨”,由上级部分启动会商机制。
曾有企业反映员工下班路上路灯不亮。
电费能不能降?黄峰来到贵安供电局协商。
要求“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小到停电停水,而不是光听解释;上级要看实效,黄峰很有成绩感,贵安综保区实现了“一企一表”,黄峰依照需求举办招聘会;有企业产物滞销,只记录每个企业的实际用电量,经过多轮政策讨论、整天职析, 但企业成长等不得,不少处所倡导为基层赋能,由于该路段还没有移交给市政部分,我们不能随意降价。
要靠与相关职能部分联络协商;工作人员“一人多岗”,经过3个月紧锣密鼓的改造。
有心无力, 涉及资金使用,包管供电质量,大到融资合作,只希望诉求能被解决,充实协助才是真正赋能,我们要按期联系基层,